滅火救援行動安全是消防部隊的頭等大事,然而,安全工作僅有善意的叮囑、醒目的標語遠遠不夠,完善的裝備和制度是官兵滅火救援現場安全的重要保證。從“心”開始,注重官兵的心理健康,才能安全有效進行滅火救援。

  如何安全有效進行滅火救援

  1.加強作戰訓練安全教育,增強官兵安全意識和心理防線。

 

  定期組織學習歷年來全國消防部隊滅火救援事故通報、戰例和影像資料,開展戰訓大講堂、安全講座、案例研討等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引導各級人員從中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吸取事故教訓,筑牢官兵安全意識,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嚴格落實滅火救援中安全防護措施,形成“時時、處處、事事”講安全的良好氛圍,將“講安全、學安全”融入執勤戰備、滅火救援和訓練、生活、工作每個環節。

 

  2.建立系統的基層指揮員培訓機制,提高初戰指揮能力。

 

  要在充分調研基層指揮員缺課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戰訓業務骨干以培訓班、講座、座談、研討等方式徹底解決束縛基層指揮員指揮能力提高的問題,通過建立培訓考核底線的方式提高基層指揮員的初戰指揮能力,才能有效地撲救初起火災,進而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

 

  3.規范安全防護使用規則,提高器材裝備設計、維護保養以及應用原理的實踐。

 

  當前災害現場情況復雜,戰斗條件惡劣,沒有良好的裝備難以做到個人防護,更談不上完成救援任務。各級消防部隊要摒棄安全防護裝備使用的舊思想,建立適應現代化條件下作戰的新型防護體系。

 

  基層部隊要按照災害類型及現場實際總結防護的經驗及好的做法,以轄區為作戰單元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護使用規則,執勤中隊要開展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呼救器等防護裝備實戰應用訓練和性能測試,掌握不同型號、不同品牌空(氧)氣呼吸器在不同作業強度下的使用時間等作戰性能。

 

  要組織駕駛員開展重型消防車載水條件下緊急出動、道路行進、駐車吸水等適應性訓練,提高安全行車、應急避險的能力。確保官兵懂原理、會操作、能運用,杜絕因裝備失靈、操作失誤造成官兵傷亡。

 

  4.嚴肅執行現場紀律,落實現場安全責任。

 

  建立“誰指揮、誰負責”的安全責任制,明確政主官為單位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對違反滅火救援現場紀律而發生險情的單位或個人,實行一票否決,不納入評優評先和立功授獎的范圍,對因組織指揮或處置不當造成人員傷亡的,要嚴格執行滅火與應急救援現場紀律,嚴肅追究相關人員和領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