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系指質點或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線或弧線圍繞平衡位置 (或中心位置)作往復運動或旋轉運動。由生產或工作設備產生的振動稱為生產性振動。長期接觸生產性振動對機體健康可產生不良影響,嚴重者可引起職業病。
手臂振動職業病
手臂振動職業病是長期從事手傳振動作業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環和(或)手臂神經功能障礙為主的疾病,并可引起手、臂骨關節肌肉的損傷。其典型表現為振動性白指。手臂振動職業病在我國發病的地區和工種分布相當廣泛,多發工種有鑿巖工、油鋸工、砂輪磨光工、鑄件清理工、混凝土搗固 工、鉚工、水泥制管工等。
影響振動對機體作用的因素
1.振動的頻率
一般認為,低頻率(20Hz以下)、大振幅的全身振動主要作用 于前庭、內臟器官。振動頻率與人體器官固有頻率一致時,可產生共振,使振動強度 加大,作用加強,加重器官損傷。
低頻率、大強度的局部振動,主要引起手臂骨-關節系統的障礙,并可伴有神經、 肌肉系統的變化。如30Hz?300Hz的振動對外周血管、神經功能的損害明顯; 300Hz以上的高頻振動血管的攣縮作用減弱,神經系統的影響較大,而1000Hz以上 的振動,則難以被人體主觀感受。據調查,許多振動工具產生的振動,其主頻段的中 心頻率多為63Hz、125Hz、250Hz,容易引起外周血管的損傷。頻率一定時,振動的強度(振幅、加速度)越大,對人體的危害越大。
2.接觸振動的強度和時間
手臂振動病的患病率和嚴重程度取決于接觸振動的強度和時間。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2-3-10)表明:VWF檢出率隨接觸振動強度和接觸時間延長而增高,嚴重程度亦隨著接觸振動時間延長而加重。
3.環境氣溫、氣濕
環境溫度和濕度是影響振動危害的重要因素,低氣溫、高氣濕可以加速手臂振動病的發生和發展,尤其全身受冷是誘發VWF的重要條件。所以手臂振動病多發生在寒冷地區和寒冷季節。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秦嶺淮河流域以南的廣大地區一月份平均氣溫在0℃以上,屬亞熱帶,過去很少見到手臂振動病的報告。
4.操作方式和個體因素
勞動負荷、工作體位、技術熟練程度、加工部件的硬度等均能影響作業時的姿勢、用力大小和靜態緊張程度。人體對振動的敏感程度與作業時的體位及姿勢有很大關系,如立位時對垂直振動比較敏感,臥位則對水平振動比較敏感。
有些振動作業需要采取強迫體位,甚至胸腹部直接接觸振動工具或物體,更加容易受到振動的危害。靜態緊張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并增加振動的傳導,加重振動的不良作用。據研究,常溫下女性皮膚溫度較低,對寒冷、振動等因素比較敏感。年齡較大的工人更易產生振動危害,并且治療效果較差,較難康復。
振動危害的防護措施
1.控制振動源
改革工醫學檢驗網藝過程,采取技術革新,通過減振、隔振等措施,減輕或消除振動源的振動,是預防振動職業危害的根本措施。例如,采用液壓、焊接、粘接等新工藝代替風動工具鉚接工藝;采用水力清砂、水爆清砂、化學清砂等工藝代替風鏟清砂;設計自動或半自動的操縱裝置,減少手部和肢體直接接觸振動的機會;工具的金屬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膠,減少因撞擊而產生的振動;采用減振材料降低交通工具、作業平臺等大型設備的振動。
2.限制作業時間和振動強度
通過研制和實施振動作業的衛生標準,限制接觸 振動的強度和時間,可有效地保護作業者的健康,是預防振動危害的重要措施。
我國實施的《局部振動衛生標準》(GB10434-1989)規定,使用振動工具或工件的作業,工具手柄或工件的振動強度,以4小時等能量頻率計權加速度有效值(ahw)不得超過5m/s2。這一標準限值可保護90%作業工人工作20年(年接振250天, 日接振2.5小時)不致發生VWF。當振動工具的振動暫時達不到標準限值時,可按振動強度大小相應縮短日接振時間。
3. 改善作業環境,加強個人防護
合理配備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振手套、減振座椅等,能夠減輕振動危害。加強作業過程或作業環境中的防寒、保溫措施,特別是在北方寒冷季節的室外作業,需有必要的防寒和保暖設施。振動工具的手柄溫度如能保持40℃,對預防振動性白指的發生和發作具有較好的效果。控制作業環境中的噪聲、毒物和氣濕等,對預防振動職業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4. 加強健康監護和日常衛生保健
依法對振動作業工人進行就業前和定期健康 體檢,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患病個體。加強健康管理和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保健意識。定期監測振動工具的振動強度,結合衛生標準,科學地安排作業時間。
長期從事振動作業的工人,尤其是手臂振動病患者應加強日常衛生保健:日常生活應有規律, 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使血管收縮,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增高,可影響組織中氧的供應和利用誘發VWF。
一般認為,手臂振動病的預后取決于病情。經脫離振動作業,注意保暖,適當治 療,多數輕癥可逐漸好轉和痊愈。曾報道,林業鏈鋸工首次出現VWF即脫離振動作 業者,10年后VWF檢出率為57.7±2.9%,而繼續接振者高達94.1%,VWF檢出率隨繼續接振時間延長而明顯增高。忽視振動作業工人健康管理,延誤治療等是影響 振動病預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強振動作業工人健康管理應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