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作業危及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制冷劑氨泄漏造成的危害,二是絕大部分冷庫均采用臭氧消毒除臭,臭氧對人體危害也很大。下面鋌和勞保網來詳細為大家介紹冷庫作業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

 

  冷庫作業職業危害

 

  一、制冷劑氨泄露

 

  例如采用氨作制冷劑,一旦蒸發器跑氨,后果是較為嚴重的。氨是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它不僅能刺激呼吸道粘膜,并且能造成人員中毒。輕度中毒表現為鼻炎、咽炎、氣管炎,患者有咽喉疼痛、咳嗽、氣短、咯血、胸痛等癥狀。

 

  嚴重中毒可有喉頭水腫、聲門狹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脫落,造成氣管阻塞而引起窒息、猝死。若高濃度的氨水或氨氣接觸到人的皮膚上,可引起表皮的灼傷、起水泡和壞死;濺入眼中可使眼結膜水腫、角膜潰瘍,虹膜炎、晶狀體混濁,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

 

  另外,還有一些人對氨水會產生過敏反應,出現過敏性皮炎或過敏性哮喘等。對于個別中型冷凍設備采用氟利昂-12為制冷劑的,雖然目前未聽說過氟利昂中毒事件,但若泄漏,大量吸入后,人會覺得乏力、咽喉干燥不舒服。

 

  二、臭氧

 

  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可與多種金屬和有機物作用,因此,絕大部分冷庫均采用臭氧消毒除臭。但臭氧又是一種有害物質,在使用中會給環境和作業工人造成危害。

 

  據醫學專家介紹,在微量臭氧依度下(如0.21~2.10mg/Nm3),只要接觸1~2h,就會引起咳嗽、咽炎、呼吸困難等癥狀;在11~21mg/Nm3濃度時,可引起脈跳加速、疲倦、頭疼,停留1h以上,可發生肺氣腫乃至死亡。

 

  三、低溫危害

 

  冷庫的溫度一般均在0~-23℃,作業人員若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下勞動,可產生皮溫降低,氧耗增加和胃液分泌增多等癥狀;如果長期在此環境下作業,且防寒保暖措施不好,易發生凍傷、腰腿痛和關節炎;夏季庫內外溫差大,進出庫若不注意及時更衣,則易患感冒。

 

  另外,作業工人在冷庫中裝卸貨物時,若不小心,常常會發生碰撞、物體打擊、高處墜落等人身傷害事故。還有因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作業工人以及外來人員被困在庫中凍傷、凍死的嚴重事故。

 

  冷庫作業防護措施

 

  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加強冷藏作業工人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杜絕違章操作、冒險作業現象的發生。

 

  2、加強制冷設備的檢查檢修,嚴禁跑冒滴漏。若發現氨氣泄漏應及時采取措施搶修,防止泄漏擴大。要保證制冷車間通風設備的良好,萬一氨氣大量泄漏時應能及時排出屋外,避免中毒事故的發生。制冷車間內必須配備適用的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對于使用氟利昂-12的冷凍機應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如鹵素燈等。

 

  3、采用臭氧消毒除臭時,應時刻檢測庫內的臭氧濃度。若臭氧濃度超過2mg/Nm3時,作業工人不可呆在庫房內,否則需戴防毒面具

 

  4、工作時,作業工人必須穿好防寒服、鞋、帽、耐低溫手套等保暖防護用品;防寒服要避免潮濕,手腳不能縛得太緊,以免影響局部循環。冷庫附近要設置更衣室、休息室,保證作業工人有足夠的休息次數和休息時間。有條件的最好讓作業后的工人洗個熱水浴。

 

  5、作業工人應謹慎操作,防止運輸工具或貨物碰撞庫門、電梯門、墻壁以及排管,對易受碰撞的地方應設置防護裝置。登高作業時,應腳踏實地,集中思想,防止從高處溜滑跌落。人在軌道下推、拿滑輪時,必須戴好安全帽。兩人搬運貨物時,步調要一致,做到同起同落。避免失手跌倒受傷。卸貨裝車時,嚴禁倒垛。

 

  6、冷庫貨物應合理堆垛,不要超高堆垛,以防貨垛倒塌傷人和損壞排管。堆垛時,還須留出合理的通道,對于非包裝物的堆碼尤須注意:在靠通道和單批垛長超過10m的垛頭,要堆碼成雙排井字垛或采取其它加固方法。

 

  7、要注意庫房出口安全。為保證庫內作業工人隨時走出,庫門里外應該均能打開。如果原設計庫門不能從里面打開,則應在庫房合適位置設置可從里面打開的應急出口,或者安裝能向外呼救的報按鈕。對于采用電動或氣動的庫門,必須同時配置手動門裝置。所有庫門和供緊急情況下使用的太平門、報器應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了萬無一失,管理人員在最后出門時,應仔細認真地檢查庫內的每個角落,清點人數,確定庫內沒有留人后方可下班。

 

  8、要定期對作業工人進行體格檢查,凡是年齡在50歲以上,且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胃腸功能障礙等患者須調離低溫崗位。要重視女工的特殊保護,嚴禁安排“四期”內的女職工從事冷藏作業。

 

  9、工人在冷庫作業時,由于受低溫環境的影響,其機體、營養代謝會發生改變,因此,鋌和勞保網提醒作業工人應特別注意飲食,少吃冷食,以免冷食對胃腸道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熱食應以高脂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如肉類、蛋類、魚類、大豆和豆制品等,并且還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