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出現,一定程度提高了消費者對口罩產品的認知,同時帶動了口罩產品銷售。但是國內上千家口罩生產企業為何輸給了3M呢?

12729.jpg

據鋌和勞保網技術了解,3M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本身擁有較強的品牌效應,而且多年以來,3M在工業防護領域一直都是一家獨大,本來市場存量就非常大,后來3M口罩從工業領域賣到民用領域,消費者對于這個3M品牌相對比較認可。

在國內生產企業數量激增的同時,各種亂象頻發,比如惡性價格競爭、劣質產品充斥等,整個勞保用品行業無序競爭明顯,發展較為混亂。根據江蘇省質監局在160批次的口罩中,監測發現99批次存在質量問題。

國內品牌輸在技術、營銷和渠道

國內防霧霾口罩企業之所以敗給3M等外資品牌,除了品牌積累方面的原因之外,在技術、營銷、渠道上也存在差距。專業防霧霾口罩的生產專業技術度還是挺高的,尤其對模具的要求非常精密,很多小廠商根本做不到,所有產品都要經過嚴格測試,差一點點就不符合標準,有可能一批產品出來全部報廢。

3M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3M口罩采用3M專有的高效靜電濾棉技術,相比較傳統的過濾材料,在不提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提高過濾顆粒物的效率。

雖然國內外口罩生產商在技術上不能說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但差距并不大。相比之下,兩者在品牌上相差非常遠,目前國內防霧霾口罩生產企業還停留在模仿大品牌產品、替別人加工賺取加工費、培育自有品牌的階段。

加大國產品牌口罩營銷投入和多元化渠道建設,才是國內口罩生產企業當前的重要任務。傳統勞保用品、防護用品的銷售渠道很特殊,基本上都是走勞保商店的小批發、小代理渠道。

目前防霧霾口罩基本上在藥店、超市都可以買到,外資品牌非常牢固地掌握了這些線下渠道,并且每年都會有很大的品牌推廣力度。中國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3M在線下渠道的布局非常完善,整個分銷體系很成熟,中小品牌根本進不去。國內防霧霾口罩品牌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必須在產品質量方面趕上3M等外資品牌,并且在產品設計、營銷、渠道布局方面要搶先一步。

國產口罩和3M口罩差距在哪里

1、專業程度不足

生產口罩的企業大多從醫藥行業、日用品行業甚至是服飾行業跨界而來,這就導致了它們并不專業。

不專業的企業生產出來的口罩能是專業的嗎?江蘇省質監局此前曾發布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在監測的160批次的口罩中,存在質量問題的有99批次。

這一現象與口罩行業標準不清晰有很大關系,我國直到2016年底才出臺第一個民用防護口罩的國家標準。在此之前,什么樣的口罩是達標的都沒有統一標準。

口罩企業快速增長以及標準的空檔期導致行業進入門檻不高,即便是中低端產品也能在市場上暢銷,哪怕是一些小公司也能從這個增量市場中分得一部分市場紅利。

為了擊敗競爭對手并快速占領市場,很多廠家魚目混珠,大量不合格的口罩流向市場,亂象頻生。

2、貼牌造假、急功近利、不重創新

除了口罩生產不達標,還有大量貼牌廠商的存在,它們往往“掛羊頭賣狗肉”,除了生產商造假,也有賣口罩的零售商家也是信口胡說。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人們對N95口罩的需求激增,不少線上商家紛紛修改上架商品說明,明明是普通口罩,硬要說是醫用口罩;明明是防霾口罩,偏強加防菌功能。為了增強說服力,甚至偽造證書。

貼牌造假、急功近利、不重創新,這些口罩生產商的“特性”嚴重拉低了人們對國內品牌的信任度。加上由于起步晚、投入低,下游營銷渠道建設也較為落后,種種土壤導致國內尚難培育出一個民族自有品牌,不得不讓利國外品牌。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外資品牌口罩仍以N95、P1、P2等歐美標準來分類,且由于外資品牌主導了口罩銷售的終端市場,導致購買的消費者到目前為止對口罩分類和功能的了解很有限。

通過此次新型肺炎,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口罩可以走向正軌,也可以走向國際和外資口罩品牌媲美。

以上就是鋌和勞保網小編為您提供的關“3M口罩為何遠超國產口罩品牌市場 國產口罩究竟差在哪里”內容介紹,希望對您了解國產品牌口罩有所幫助!為了保障大家佩戴防護口罩的安全性,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對細顆粒物(PM2.5)的防護效果和佩戴安全性能作出了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