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811-2019《頭部防護 安全帽》已經實施一年多,那么大家對標準中分類標記的字母所代表的內容是否有了解,那么今天鋌和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字母背后都有著怎樣的奧秘。

1.jpg

P&T--安全帽類型

安全帽從類別上可分普通型(P) 和特殊型(T)。

普通型安全帽是用于一般作業場所,具備基本防護性能。

特殊型安全帽是除具備基本防護性能外,還具備一項或多項特殊性能,適用于與其性能相應的特殊作業場所。

普通型的安全帽性能大家都已深入了解,今天主要是帶大家了解特殊型安全帽的幾項特殊性能它的標準要求。

Z--阻燃性能

標準要求:

測試應在通風櫥中進行,使用經高溫沖擊測試后的安全帽按照正常佩戴時的方向夾持在支架上,使帽殼的側面對準火焰噴射頭,調節火焰噴射頭軸線通過帽殼的軸線并在帽殼邊緣上方50mm±1mm處,避開通氣孔;調節支架的位置,使安全帽的測試區域同火焰噴射頭的端面距離為45mm±1mm,然后移開;打開氣量調節閥,調整火焰長度為50mm±2mm,保證火焰至少有15mm的藍色火焰;將支架移到前面確定的位置,火焰作用在帽殼上10s,切斷氣源。記錄續燃時間及可能的穿透現象,準確到0.1s。

LD--側向剛性

側向剛性是指安全帽受到外部沖擊時,在側向受壓變形狀況,安全帽最大變形和殘余變形在一定范圍內,如行車吊鉤沖擊到安全帽的側面部位時,這個時候側向剛性就能夠起到防護作用。

標準要求:

將安全帽側放在兩平板之間,帽沿在外并盡可能靠近平板;測試機通過平板向安全帽加壓,在平板的垂直方向施加30N的力,并保持30s,記錄此時平板的間距為Y1;然后以100N/min的速度加載直至430N,保持30s,記錄此時平板的間距為Y2;以100N/min的速度將載荷降至25N,然后立即以100N/min的速度將載荷增加到30N,并保持30s,記錄此時平板的間距為Y3;測量值應到1mm,并記錄可能出現的破壞現象;計算Y2與Y1的差值為最大變形;計算Y3與Y1的差值為殘余變形。

-30℃--耐低溫性能

標準要求:

經低溫(-30℃±2℃)、3h預處理后做沖擊測試,傳遞到頭模的力不應大于4900N,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

經低溫(-30℃±2℃)、3h預處理后做穿刺測試,鋼錐不得接觸到頭模表面,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

MM--耐熔融金屬飛濺性能

經常有客戶問到:安全帽耐不耐高溫。

高溫分為:工作環境溫度及飛濺到安全帽上的物體溫度。

下面所說的是飛濺到安全帽上的物體溫度1400℃哦。

標準要求:

將150g±10g的鐵融化至液體狀態(1400℃±20℃),將被測樣品置于頭模上,調整傾倒位置(傾倒高度225mm±5mm),使得液態金屬傾倒點處于安全帽頂部中心半徑50mm范圍內,一次性傾倒全部液態金屬后檢查樣品狀態。

安全帽不應存在以下情況:

出現帽殼被穿透的現象;出現大于10mm的損壞變形;帽殼續然時間大于5s。

以上就是鋌和小編為大家介紹“GB2811-2019安全帽標準規范中標記字母的含義”相關內容,希望對您了解安全帽有所幫助。安全帽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使用前按照安全帽出廠年、月及生產許可檢查安全帽的有效期(國家規定GB2811:國家強制的標準,自制造之日起,從制造完成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