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廠多以鍛造加工制造為主,它是一種通過多次施加壓力(錘鍛、模鍛、沖擊錘)或一次施加壓力(壓力鍛造或滾鍛),使處于熱態或冷態的金屬和合金產生塑性變形的技術。鍛造可用人力或機械進行,雖然工藝不同,但工人都暴露于相同的有害環境和職業性危害中;在大型鍛造車間,危害隨工作崗位的不同而各異。
鍛造加工過程包括:將材料切割成所需尺寸、加熱、鍛造、熱處理、清理和檢驗。在小型人工鍛造中,所有這些操作都由數名鍛工上手和下手在狹小場所內進行。盡管工作條件因鍛造形式不同而各異,但具有某些共同特點:中等強度的體力勞動,干熱的小氣候環境,產生噪聲和振動,空氣受煙霧污染。
鍛造廠的危害時有發生,安全事故可能是由于模具和環境條件不完善,或由于操作不安全、組織工作不善,或未曾配備和缺少安全裝置及個人防護用品配置不當而造成。鍛造廠的危害主要包括機械傷害、高溫高輻射、空氣污染、噪聲和振動
機械傷害
在加工過程中或在調換模具時,落錘機撞錘的突然意外跌落,會造成嚴重傷害。如用有效的支撐和卡擋塊支持撞錘則許多事故可得以防止。帶護罩的封閉式踏板也可防止鍛床意外的動作。如果不帶防護眼罩,飛出的灼熱屑片可能損傷眼睛。耐熱護臂、鞋罩、圍裙能防護手臂、腿部免受各種灼傷,而安全鞋可保護腳趾不被壓傷。
高溫高輻射
工人們同時暴露于高溫空氣和熱輻射下,導致熱量在體內積累,熱量加上代謝的熱量,會造成散熱失調和病理變化。在大型鍛造車間,靠近加熱爐或落錘機的工作點可能高達150~190。易引起缺鹽和熱痙攣。在寒冷季節,暴露于小氣候環境的變化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適應性,但迅速而過于頻繁的變化,可能構成對健康的危害。
空氣污染
工作場所的空氣中可能含有煙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者還含有丙烯醛,其濃度取決于加熱爐燃料的種類和所含雜質,以及燃燒效率、氣流和通風狀況。鍛造廠車間為員工必須配備合適的呼吸防護用品,如3M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等。
噪聲和振動
大型鍛錘必然會產生低頻率噪聲和振動,但也可能有一定的高頻成分,其聲壓級在95~115分貝之間。工作人員暴露于鍛造振動中,可能造成氣質性和功能性失調,會降低工作能力和影響安全。
雖然在工作環境方面的有害因素會構成職業性、誘發性的病理條件,但這些有害因素的正常影響,是通過助長某種疾病的出現,或通過降低人體的總抵抗力,而反映在總的發病率方面。從鍛工發病率來看,最主要的疾病類別是:慢性風濕病、灼傷、消化不良(腸炎)、呼吸系統失常,以及皮膚炎癥等。屬于職業性失調的有:由于強烈噪聲和振動而造成的聽力損失和局部振動所引起的各種失調。
安全與防護
1.妥善的車間布置能大大改善工作條件,加熱爐和鍛壓設備應設置在正確位置,避免密集在一處,工件流程要合理,成品鍛件要搬離車間,如有可能,加工過程應機械化,并進行良好管理。
2.加熱爐應具有良好的風流;爐煙、煙塵以及熱空氣應排至車間外面。輻射熱源和空氣應采用水簾、反射式或隔熱式屏障等進行隔熱。鍛造車間應具有有效的全車間通風(設計良好的自然通風一般已可滿足)、加熱爐要有局部排氣系統,高溫工作場所應配備冷空氣簇射裝置,并在門的周圍安裝風幕。
3.應提供隔熱的休息室,并裝有空氣簇射和水噴淋設備。研究表明,在工作情況下,人們在氣溫為19~24℃、相對濕度為30~50%、氣流速度為0.5米/秒左右的鍛工車間內可獲得熱適應能力。為避免過度緊張,有效溫度不應超過27℃。
4.危險的噪聲源應予以封閉或裝設吸聲板,車間應遠離住宅區。為了抑制振動,設備應裝在建筑物地基以下的既深又厚實的基礎上,并與一切結構部件分開。
所有工人在受雇前均應接受體檢,而后要進行定期檢查,應向他們提供個人防護用品(特別是聽力防護用品,如防噪音耳塞、防噪音耳罩等),工作節奏應該合理。工作中應提供飲料,以補充因出汗而損失的水分、鹽和維生素。車間應具有足夠的衛生設施,所有工人應接受良好的安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