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 醫務人員分級防護是什么樣的?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可以分為一般防護、一級防護、二級防護、三級防護。醫務人員也成為衛生技術人員,指衛生事業機構支付工資的全部職工中現任職務為衛生技術工作的專業人員,不同分級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有哪些呢?

接下來鋌和技術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及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穿脫流程等內容,希望能夠為您了解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提供幫助。

未標題-1.jpg

一般防護適用于普通門(急)診、病房的醫務人員

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2、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3、工作時應穿工作服、戴醫用防護口罩成外科口罩。

4、認真執行手衛生,

5、結束工作后進行個人衛生處置,并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一級防護適用于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2、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3、工作時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戴乳膠手套。

4、嚴格執行手衛生。

5、結束工作時進行個人衛生處置,并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6、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75%酒精等)揉搓1-3min

二級防護適用于進入傳染病隔離病房的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從病人身上采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體的工作人員,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2、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3、進入隔離病房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戴醫用防護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一次或感潮濕時更換;工作帽、穿工作服、隔離衣、穿鞋套、戴手套。

4、接觸可疑的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

5、對病人實驗近距離操作時或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6、嚴格按照區域管理要求,正確穿戴和脫摘防護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衛生與防護。

7、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揉搓1-3min。

三級防護適用于為傳染病患者實施吸痰、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對感染性病例進行有創操作人員。

1、除二級防護外,還應當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2、穿防護服,必須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可為聯體或分體式結構,穿脫方便,結合部緊密。袖口、腳踝口應為彈性緊縮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靜電性、過濾性效率和無皮膚刺激性。

3、佩戴防護口罩,必須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口罩可分為長方型和緊密型,應當配有鼻夾,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濕性,對皮膚無刺激,氣流阻力在空氣流量為85L/min的情況下,吸氣阻力不得超過35mmHz0,濾料的顆粒過濾效率應當不小于95%。也可選用符合N95或FFP2標準的防護口罩。

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

1、清潔區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一穿工作服一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注意手部皮膚破損的戴乳膠手套。

2、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穿隔離衣-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

脫摘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

1、醫務人員離開污染區進入潛在污染區前︰摘手套、消毒雙手—脫隔離衣一脫鞋套—摘護目鏡、防護面罩—洗手、手部消毒—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手部消毒。用后物品分別放置于專用污物容器內。

2、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清潔區前︰洗手、手部消毒一脫工作服-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手消毒后,進入清潔區。

3、沐浴、更衣一離開清潔區。

以上就是鋌和技術小編為您提供的關于‘’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 醫務人員分級防護是什么樣的。”內容介紹,希望本文內容能對您了解醫務人員分級防護原則有所幫助。注意醫用防護口罩可以持續應用4小時,遇污染或潮濕,必須及時更換。離開隔離區前應對佩戴的眼鏡進行消毒。隔離區工作的醫務人員應每日監測體溫兩次,若體溫超過37.5°℃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