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新工藝、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職業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職業中毒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接觸生產性有毒物質引起的中毒。生產性有毒物質是指生產過程中形成或應用的各種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生產性毒物通常以氣體、液體、煙霧、蒸汽、粉塵等形態存于生產環境中。 

    發生職業中毒,120醫護人員急救現場圖片

  企業如何做好職業中毒的預防工作,DEHSM小編建議從根本上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消除和控制生產性有毒物質、個人防護用品的配置三個方面來改善,最大程度的降低有害有害物對員工的危害。

 

  安全管理措施

 

  管理制度不健全、設備維修不及時以及違章操作等常是造成職業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來消除可能引發職業中毒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應做好企業管理部門和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其對防毒工作的認識和重視,自覺執行有關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

 

  對于從事高毒行業的企業,應安排專業人員定期對作業環境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進行檢測,控制作業環境中有毒物質的濃度,使其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有害物質消除和控制

 

  1.避免使用有毒物質或原料:從生產工藝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質,盡可能用無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在無法滿足前者的條件下,選用低毒物質代替高毒物質,從而限制化學原料中有毒物質的含量。

 

  2.降低有毒有害物質濃度:降低生產環境中毒物的濃度,減少人體接觸毒物水平,以保證不對勞動者產生健康危害是預防職業中毒的關鍵。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使用的環境,避免人員直接接觸;而對于有害氣體的排放,必須采取凈化后排出廠外,使環境中毒物的濃度降到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

 

  個人防護用品

 

  企業需要結合崗位的危險性,適當的給員工配備齊全的個人防護用品,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個人防護用品只是預防職業中毒的輔助方案。個人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防護眼鏡防護面罩、呼吸防護器具(如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防化服、安全鞋等。

 

  選擇個人防護用品應注意其防護特性和效能。防護用品在發放前要對員工進行系統教育訓練,同時在使用和對個人防護用品保養過程中都需要系統的登記記錄等。

 

  在有毒物質作業場所,還應設置必要的衛生設施。對于能經皮膚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有毒物質還應配備洗滌消毒液以及應急器材(如洗眼器、吸液棉或滅火器等)。

 

  此外,對接觸有毒物質的職工,要實施合理的待遇制度,同時在上崗前和在崗期間進行職業健康體檢,一旦發現身體異?;蛘唧w檢不達標,應及時處理。職業病一旦發生,則很難治愈,因此必要要預防和控制它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