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液體,遇加熱、火花或明火均可點燃,發生火災;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6.0%~36.5%,易發生爆炸。

 

  人體接觸甲醇,甲醇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吸收,皮膚也可部分吸收,并有明顯的蓄積特征。甲醇對人體可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眼部損害及代謝性酸中毒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現場可采取以下安全防護措施:

 

  1.首先要撥打運輸標簽上的應急電話或當地的消防急救電話。采取緊急預防措施,做好現場疏散工作,疏散無關人員,并停留在上風向區,切勿進入低洼區。應在泄漏區四周設隔離區,如只發生泄漏,其隔離距離至少為50米;如發生火災且現場有儲罐、槽車、罐車時,其隔離距離至少為800米。

 

  2.當儲罐或貨車發生著火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用遙控水槍、水炮撲救;用大量自來水冷卻裝有危險物的容器,直到火完全熄滅。如果容器的安全閥發出響聲或儲罐變色,應迅速撤離,遠離被大火吞沒的儲罐。

 

  3.當發生溢出或泄漏時,救援人員應穿全封閉防化服處理無著火的溢出或泄漏,同時佩戴防毒面罩救援;處理火源,所用的設備必須接地;切勿接觸或穿越泄漏物;防止泄漏物進入排水溝、下水道等,并在泄漏物的前方設置隔離區,等待處理。

 

  4.對傷者的急救:

  迅速撤離現場。當泄漏發生后,應迅速將泄漏區域內的所有人員轉移至泄漏物上風向的安全區域。呼叫120或其他應急醫療服務中心,醫務人員要根據病情迅速將傷者進行分類,作出相應的標志,以保證醫護人員對危重傷者的救治。

 

  防止毒物繼續吸收。應立即脫去傷者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對吸入中毒傷者,應立即送到空氣新鮮處,保持傷者呼吸道通暢。對意識喪失者的處理。對意識喪失的傷者,要注意其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經現場初步搶救后,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將傷者轉移至附近醫院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