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鍛造廠安全防護措施主要包括個人防護措施、衛生保健措施及應急救援防護等三個部分。對于冶金鍛造廠存在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企業應加大安全防護,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對于個別急性中毒事故應采取應急救援措施,用人單位必須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設備。
個人防護措施
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應盡量采取無毒代替有毒的生產工藝,或應用通風排毒設施,從源頭控制或消除職業危害。
如塵毒危害達不到有效控制,作業場所空氣中職業病危害因素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限值,其作業工人必須配備防化服、防護手套、安全帽、安全鞋、防護眼鏡、防護面罩(防塵口罩或防毒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為了防止皮膚受到有害物污染還可考慮適當使用防護膏、油等。
接觸有毒煙氣的操作人員應配備個人防毒面具、報裝置等應急防護設備與用品。接觸噪聲(尤其是噪聲危害達到Ⅰ~Ⅳ級危害)的作業工人應嚴格配備耳塞、防噪音耳罩或防噪聲帽盔。
衛生保健措施
職業性健康監護。根據《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23號)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保健品的發放與管理。對于從事特殊職業危害接觸(如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應保證供給保健飲品、飲料。許多單位如:鞍鋼、本鋼等企業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工人按照國家文件要求,享受職工工種保健待遇,其發放等級是依據職業危害程度分級確定。高溫作業的勞動者同時享受防暑降溫飲料和飲品,以補充因高溫接觸而導致的機體水鹽代謝失調造成的危害。這些措施的實施是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的一種直接的補充和完善。
應急救援措施
容易產生急性中毒造成嚴重危害的作業場所或作業人群應建立科學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并定期組織培訓、演練等。
冶金焦化生產職業危害復雜、分布廣泛。通過上述分析認為,其生產過程的因素主要有焦爐逸散物、苯及苯系物、一氧化碳、硫化氫、氨氣、氰及腈類化合物、吡啶、二硫化碳、酚、萘、瀝青、高溫、粉塵、噪聲、振動。這些職業危害因素分布在煉焦生產的相應生產過程之中。冶金焦化生產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要求,緊緊圍繞減少和消除上述職業危害來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