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80.6%的護士發生過針刺傷,年人均3.5次。一項覆蓋8036位醫務工作者的調研數據顯示,醫、護、技工作有關病損發生率分別是54%、74%和38%。
近年來,醫務工作者因職業暴露意外受到HIV等病原體感染,因電離輻射、化療藥物、醫療防護用品等因素造成傷害等問題亟待關注。2016年8月4日,中國醫院協會組織的《我國醫院醫療職業防護管理情況調研》項目啟動。
啟動會上發布了項目第一分課題的預調研結果,加強醫務人員的防護培訓,提高醫院管理者的重視程度成為改善建議的高頻詞。此項預調研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主持,該院院長助理孫永昌介紹,調研回收有效問卷393份,調研對象由90%的三級醫院和10%的二級醫院組成。
從結果來看,列醫療機構職業衛生管理問題前5位的是:
1.法律法規缺失或可執行性差;
2.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宣教不足;
3.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工作人員不知曉;
4.外聘人員的職業防護管理目前較為薄弱;
5.防護用品的質量保障和可及性不定。
列管理難點前3位的是:成本效益問題、增加支出無可見效益;危險因素和涉及人員的評價困難、無明確依據;醫院管理層對相關問題重視不足。
調研也顯示,位于傷害因素前5位的銳器傷、血源性傳染病、腫瘤化療藥、消毒劑這4項因素尚未納入《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而《目錄》中提及的二甲苯、甲醛、粉塵、高溫、噪聲等問題在醫療機構中重視不足。
項目組組長、中國醫院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薛曉林介紹,該項目將在預調研的基礎上完善,旨在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防護標準、提供政府決策依據、提醒管理者重視,切實保護醫護工作者的健康安全。
醫護人員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在工作的過程中被感染的機率很高。職業性感染不僅在非典型肺炎的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所造成的醫院感染常被忽視。 對醫務人員感染預防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推廣和強化標準預防;2.空氣預防的措施;3.盡量減少有可能造成醫務人員傷害的不必要的操作;4.強化職業安全意識與防護措施,佩戴必備的醫療防護用品,比如穿戴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及醫用手套,普及防護用品相關知識教育,建立健全相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