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檢測標準,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醫用外科口罩采用的行業標準是2013年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標準的醫用外科口罩包括過濾層、口罩帶以及鼻部的膠條。醫用外科口罩能夠過濾95%以上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以及其他各種病原微生物,對于呼吸道的流行性疾病可以起到預防傳播的效果。
醫用外科口罩還具有防水的功能,主要是在外科手術當中應用,醫用外科口罩除了過濾層外,在上面還會有鼻夾。鼻夾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密封的效果,能夠提高口罩對病毒或者病原體的隔離。
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的標準要符合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中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外觀
口罩外觀應整潔、形狀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損、污漬。
結構與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應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頜。應符合設計的尺寸,最大偏差應不超過±5%。
鼻夾
口罩上應配有鼻夾,鼻夾有可塑性材料制成。
鼻夾長度應不小于8.0cm。
口罩帶
口罩帶應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帶于口罩體連接點處的斷裂強力應不小于10N。
細菌過濾效率(BFE)
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于95%。(與《YY 0469-2011 醫用外科口罩》中的細菌過濾效率相同)
細菌過濾效率試驗的氣體流速控制在28.3L/min,使用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其細菌氣溶膠的平均顆粒直徑(MPS)為(3.0±0.3)μm。
通氣阻力
口罩兩側面進行氣體交換的通氣阻力應不大于49Pa/cm3。
通氣阻力試驗取口罩中心部位進行測試,試驗用氣體流量需調整至(8±0.2)L/min,樣品測試區直徑為25mm,測試樣品試驗面積為A。用壓差計或等效設備測定口罩兩側壓差,按公式 ΔP=M/A 計算通氣阻力。
ΔP ——試驗樣品每平方厘米面積的壓力差值,單位為帕每平方厘米(Pa/cm3);
M ——試驗樣品壓差值,單位為帕(Pa);
A ——試驗樣品測試面積,單位為平方厘米。
微生物指標
非滅菌口罩應符合下列要求:細菌菌落總數(CFU/g):≤100;大腸菌群、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真菌等:不得檢出。
滅菌口罩應無菌。
環氧乙烷殘留量
口罩如經環氧乙烷滅菌或消毒,其環氧乙烷殘留量應不超過10μg/g。
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的標準與醫用外科口罩的標準并不相同,醫用外科口罩通常會用在醫療門診、病房工作醫護人員或者是等其他較高級別防護中,其重要技術指標包括過濾效率、細菌過濾效率和呼吸阻力:
1、過濾效率:在空氣流量(30±2)L/min條件下,對空氣動力學中值直徑(0.24±0.06)μm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于30%。
2、細菌過濾效率:在規定條件下,對平均顆粒直徑為(3±0.3)μm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過濾效率流量條件下,吸氣阻力不超過49Pa,呼氣阻力不超過29.4Pa。
以上是鋌和技術小編整理的關于“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檢測標準 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的內容介紹,而且口罩的細胞毒性應不大于2級、原發刺激記分應不大于0.4、遲發型超敏反應應不大于1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