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作業是一種職業性危害因素,它是指在33℃-35℃高氣溫或存在高濕的環境下作業、強熱輻射下作業或夏季露天作業。由于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當室外實際氣溫達到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時,其工作地點氣溫高于室外氣溫2℃或2℃以上的作業稱為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類型一般分為強熱輻射高溫作業、高溫高濕作業及夏天露天作業三種。大多數工業行業(冶金、機械制造、爐窯車間)及造紙、儀表制作、火力發電廠、水泥生產、輪船鍋爐作業等都涉及到高溫作業。(延伸閱讀:接觸高溫作業的行業都有哪些)
高溫作業時,人體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這些變化在人體能夠承受的范圍內是可以逐步適應,但超過承受范圍,且不做任何個人防護(如穿隔熱服、高溫頭罩等),則會產生病變等嚴重后果。具體高溫環境作業對身體危害有如下幾點:
1.人體的熱平衡
機體產熱與散熱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稱為人體的熱平衡。人體保持著恒定的體溫,這對于維持正常的代謝和生理功能都是十分重要的。產熱與散熱之間的關系可以決定人體是否能維持熱量平衡或體內的熱積聚有否增加。
2.體溫隨環境溫度增加
在高溫作業環境下作業,體溫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皮膚溫度也可迅速升高。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為維持正常體溫,通過采用體表血管反射性擴張及增加汗液分泌兩種方式調節自身體溫,從未增強人體散熱。
3.水鹽代謝
在高溫下從事體力勞動,排汗量會大大增加,而汗液的主要成分為水、無機鹽和維生素,所以大量出汗對人體的水鹽代謝產生顯著的影響。當流失的水分補充不及時,則會出現無力、脈搏增快、水鹽平衡失調等癥狀,使工作效率降低。
4.消化系統
在高溫條件下勞動時,體內血液重新分配,皮膚血管擴張,腹腔內臟血管收縮,這樣就會引起消化道貧血,可能出現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減退、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胃腸疾病。由于高溫環境中胃的排空加速,使胃中的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
5.循環系統
在高溫條件下,由于大量出汗,血液濃縮,同時高溫使血管擴張,末梢血液循環的增加,加上勞動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也增加,這些因素都可使心跳過速,而每搏心輸出量減少,加重心臟負擔,血壓也有所改變。
6.神經系統
在高溫和熱輻射作用下,大腦皮層調節中樞的興奮性增加,由于負誘導,使中樞神經系統運動功能受抑制,因而,肌肉工作能力、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反應速度及注意力均降低,易發生工傷事故。
此外,高溫環境長時間作業,導致自身腎臟負擔加重,從而降低機體對化學物質毒性作用的耐受度,使毒物對機體的毒作用更加明顯,同時高溫也使機體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由于熱平衡或水鹽代謝紊亂等又會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障礙,導致中暑。